(相關資料圖)
國際中文教育學術論壇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謝雁冰)國際中文教育學術論壇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近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次活動由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和北京師范大學聯(lián)合主辦,是2022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一場重要活動?;顒右浴皠?chuàng)新與融合:國際中文教育的數字化、標準化與多元化”為主題,中外數百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交流。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黨委副書記宋永波在致辭中指出,數字化、標準化和多元化是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時代需求,要堅持以問題導向,聚焦教育教學遇到的新問題,不斷提出解決問題、推進發(fā)展、繁榮學術的新理論、新方案。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在致辭中表示,服務民心相通,不斷滿足各國人民日益增長的中文學習需求,是國際中文教育的初心,因此要積極適應新技術、新變革,不斷改進國際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大力推動“中文+專業(yè)”以及“中文+職業(yè)”教育,打造國際中文教育的2.0版。
國際中文教育學術論壇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主辦方供圖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范大學校長鐘英華認為,疫情之后國際中文教育必將因世界各地與日俱增的需求驅動再展勃勃生機,因此需要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維度,主動而為,為需而動,深入研究,開拓進取,全心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以語言服務交往、服務發(fā)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qū)國際教育事務長陳曦表示,新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應在教師、教材、教學法上著力創(chuàng)新,通過語言規(guī)劃放眼于全球語言生活治理;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指出,“學中文”是“用中文”的基礎,“用中文”是“學中文”的目的,并強調“用中文”就是要大力發(fā)展“中文+X”教育,最終實現(xiàn)中文“目的語+工具語”的雙重價值;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春雨認為,后疫情時代,“深度”與“溫度”是中華文化傳播的內容與姿態(tài),將成為中外文明對話的重要支點。
據了解,2022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12月8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以“構建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新格局”為主題。
12月9日,各國中文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國、韓國、南非、巴西、英國、澳大利亞等13國的23名大學校長、教育官員、中文機構或項目負責人、專家學者,圍繞國際中文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主題現(xiàn)場、線下發(fā)言。出席2022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的300多名中外代表,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參加了論壇。
12月10日,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文聯(lián)盟聯(lián)合舉辦的2022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平行論壇——“‘中文聯(lián)盟’品牌建設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希臘、英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巴西、幾內亞、加納等10個國家的42位院校領導、專家、師生代表、企業(yè)代表圍繞“共建、共行、共創(chuàng)、共發(fā)展”四個議題進行了研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