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官是中國古代官階名,在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屬于較高的官職2。古代官職分為九品,三品官位于九品官制的中間位置或中上等位置,具體分為正三品和從三品2。不同朝代,三品官的具體職責和地位有所差異,以下是部分朝代的情況:
唐朝:正三品文職京官有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等,武職外官有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等,武職京官有一等侍衛(wèi)、火器營翼長等,武職外官有參將、指揮使等。從三品文職京官有光祿寺卿、太仆寺卿等,文職外官有都轉(zhuǎn)鹽運使司運使,武職外官有游擊、宣慰使等。唐代前期一二品的官職,基本是榮譽性的空銜,同中書門下三品,因中書省中書令、門下侍中在唐前期是正三品,是宰相職務(wù),所以同他們一起處理政務(wù)才是宰相。
清朝:繼承了明代的官職體系,三品官職依然保持了其在中級官員中的地位。正三品文職京官包括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等,武職外官有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等。從三品文職外官有都轉(zhuǎn)鹽運使司運使,武職京官有包衣護軍參領(lǐng)、包衣驍騎參領(lǐng)等,武職外官有游擊、宣慰使等。
總體而言,三品官負責重要的行政和政務(wù)工作,在國家治理中扮演著關(guān)鍵角色,既是皇帝的直接助手,也是地方行政的支柱。
關(guān)鍵詞: 三品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