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四診法是誰發(fā)明的?
“望聞問切”四診法由扁鵲發(fā)明。“四診法”(望、聞、問、切),是中醫(yī)診病的基本方法。根據(jù)相關史籍記載,四診法是由扁鵲發(fā)明的,當時扁鵲稱之為“望色、聽聲、寫影及切脈”。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診法何如?……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梢娫\法就是對人體進行全面診察的方法,借以判斷人的健康與疾病狀態(tài)。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民間醫(yī)生扁鵲,對四診法的形成與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扁鵲在診視疾病中,通過望診(看看他的臉色等)、聞診(聽聽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問診(問問有沒有干導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診(看他的脈搏)。這些診斷技術,體現(xiàn)在史書所記載他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即通過望色,來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后。
望聞問切是什么意思?
[wàng wén wèn qiè]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指中醫(yī)用來診斷疾病的四種方法。